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动态

三乐游学教育基金首届全球艺术史研修项目云总结分享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08-27

8月27日晚,光华•三乐首届全球艺术史研修项目总结分享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研究院三乐游学教育基金负责人潘福燕,项目指导教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玉冬、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副社长王伟,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8名研修学员,以及参与项目的导师助理和三乐游学教育基金的工作人员。会议由王伟副社长主持。


2019年12月19日—2020年1月2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三乐游学教育基金资助的首届全球艺术史海外研修项目印度行顺利开展。研修期间,项目团队以重要的艺术史问题为引导,考察了众多古代印度的重要文物和文化遗址,借助考察与研讨交叉进行的方式,在全球视野下深入探讨了印度古代艺术,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反观,进而深入思考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价值。本次会议旨在交流研修心得,推动研修成果发布,并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1)视频会议.jpg

视频会议


王玉冬教授首先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了解读。之所以为“全球美术史”而非“世界美术史”,是希望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史叙事方式,尝试从艺术的一些根本问题出发,将所有艺术传统放在平等位置上进行比较和考量;之所以从印度开始,是因为印度的传统及现代艺术,很大程度上可以颠覆我们对于许多艺术现象习以为常的理解。其次,他指出当下美术史学者面临的困境:知识过分专业化,仍然奉实证主义为圭臬,学科之间缺乏实际的交流等。而该项目集中了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学者,有助于他们放弃偏见,加强交流,增进思考。同时,王玉冬教授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同样需要思考什么是“全球化的本土艺术”的问题。最后,他对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三乐游学基金会对于项目的支持表示了由衷感谢。


徐坚教授认为全球艺术史研修活动的学术影响能够形成深远的辐射,产生更多的学术增长点。他主要从未来发展与规划方面谈了对项目的期盼。他希望,一是能够吸收更多的优秀青年学者参与,专业背景可以更为多元;二是在考察地点的研修时间适当延长,形成更多的问题讨论和思想碰撞;三是我们不能仅仅重视作为“古代文明”表征的古代艺术,也要充分关注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现代艺术;四是境外研修活动和国内的读书班、研讨会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更大的发酵和辐射能力,促进全球艺术史研究在国内的发展。


研修学员们也纷纷发言,分享研修收获和心得。不少学员表示,此次研修最大的亮点是重视导师和多元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们的相互交流、相互砥砺、相互辩论,大家各自贡献智慧,激荡思想,明确问题,有效地激发了批评性思考,萌发了更多新的研究兴趣,丰富的考察成果作为鲜活的学术资源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与研究中。例如,项目学员吴天跃受到“全球艺术史”考察的启发,在指导教师的鼓励下,成功在任教的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了新的课程“全球艺术史研究专题”,受到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同时,学员们都希望能够为全球艺术史研修项目和学界贡献更多力量和成果。大家建言献策,从项目的前期筹备、研修的行程安排、学术研讨和成果呈现、资料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王伟副社长对三乐游学教育基金和全体参与人员表示感谢,并对大家的发言做简要梳理,他鼓励研修团队积极完成高水平的研修论文,召开学术研讨会,论文择优刊发,并结集出版,各方共同努力将全球艺术史研修项目做成一个严谨、有效、持续的高水平学术活动。


最后,光华研究院三乐游学教育基金负责人潘福燕做总结讲话。她首先与大家回顾了项目的初心和缘起,强调全球艺术史研修项目的初衷不会变,即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为国内的艺术史研究培养优秀的年轻人才,促进学科发展。随后,她表示这是一次实在、真诚、有深度、有新意、有理想的学术交流,用四个词总结了此次会议的个人感受:欢喜、遗憾、价值、责任,并一一解释:为大家在研修中有所思有所得,不负此行,感到欢喜;因未能亲自实地参与都项目中,感到遗憾;从全体导师和学员为全球艺术史学科的形成而所做出的努力中,看到了项目的意义和价值;从大家对项目的满满期许中,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最后,她对此次项目的学术成果表示期待,并希望通过公益平台,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全球艺术史项目的发展。


(2)全体研修人员合影.png

全体研修人员合影


(撰稿:李雨洁 / 编辑:徐成钊 / 审核:潘福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