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光华杯-如何建设研究型组织”专题讲座比赛第四场在基金会举行
发布日期:2016-06-07
6月6日,第八届“光华杯—如何建设研究型组织”专题讲座比赛第四场如期举行,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晋阳、副秘书长涂猛、张振威、梁范栋出席活动,基金会全体员工参加。
讲座比赛现场
第四场讲座第一讲的课题来自项目中心,题目是《散财有道—新公益视野下“三乐游学教育基金”发展愿景探寻》,由潘福燕主讲、王爱玲主持。课题内容由三个故事引入主题,结合美国新公益模式,对三乐项目的由来、过去、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了详尽、系统的阐述。怎样把新公益的模式运用到三乐项目的发展中来,进一步开拓游学线路,丰富游学内容,构建一支和谐能干事的团队,并衍生出自己的文化教育公益产品,形成教育文化公益产业,打造具有持续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潜力的品牌项目,能为光华基金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是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三乐团队的使命和工作重心。
主讲人:潘福燕
主持人:王爱玲
在点评环节,基金会领导、同事对课题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靳一楠获得最佳点评人,任晋阳理事长在点评环节对本次的课题给予了肯定,并对课题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课题做到了以情动人,但是以理服人不足,要适当增加三乐项目的受益对象,受益人规模等数据信息;第二,散财有道要与聚财有道结合,探索出项目自身的标准化、可复制、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
最佳点评人:靳一楠
第二讲的题目是《<慈善法>关键条文的解读与应用》,由徐沈怡主讲、邹婷婷主持。课题结合国家层面的要求和行业现状分析了《慈善法》立法背景及出台意义,并对《慈善法》整体框架章节情况进行了介绍。《慈善法》共12章112条,课题重点对慈善组织的定义及设立程序、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义务、慈善信托的地位、慈善财产合法使用、税收优惠的规范等关键条文,结合基金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课题提出《慈善法》界定了以扶贫、济困、救灾为重点,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环保等公益事业在内的调整范围,规定较之前更为详实;关于登记管理、慈善募捐、定向捐赠、网络募捐、慈善信托、财税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为后续三大条例的修改做好铺垫;以《慈善法》为依据,对基金会开展公益项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主讲人:徐沈怡
主持人:邹婷婷
在点评环节,基金会领导、同事们对本场课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丁婷婷获得最佳点评人。任晋阳理事长在点评时指出,《慈善法》的解读对全体员工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但课题组对《慈善法》深入研究和总结归纳不够,需要加强工作的的适用性。
最佳点评人:丁婷婷
第三场讲座课题来自媒体事业中心,题目是《慈善法》出台后慈善信托的应用与实践,由赫萌主讲、孙炎炎主持。课题对《慈善法》出台后的慈善信托及《信托法》上的公益信托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围绕行业内慈善信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课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详实的数据和实践中的案例,对慈善信托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生动的探讨,最后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范的方式和手段。
主讲人:赫萌
主持人:孙炎炎
在点评环节,基金会领导、同事们对主讲人、主持人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徐沈怡获得最佳点评人。任晋阳理事长在点评时指出,该讲座针对公益信托和慈善信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的探索,讲座内容丰富。同时也指出主讲人在演讲时应多关注观众的反应,提升演讲技巧。
最佳点评人:徐沈怡
(撰稿:王爱玲、徐沈怡、孙炎炎)
(编辑:徐成钊)
(审核:潘福燕、郑 丹、苗怀忠)